首页 > 心得体会

大国工匠观后感多篇

时间:2025-07-07 07:11:18
大国工匠观后感多篇(全文共8123字)

寄语:大国工匠观后感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国工匠观后感1

纪录片中,登榜的工匠人物里,最年长的86岁,最年轻的29岁。每一位当选者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万君:他的“一枪三焊”破坏复兴号“腿脚”难题,一把焊枪铸就中国速度。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他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王树军,一个普通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突破技术封锁,大胆改造进口生产线核心部件的设计缺陷,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强者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他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更像是永不屈服的斗士!临危请命,只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国工匠观后感2

观看了央视新闻播出的《大国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人肺腑。通过观看“大国工匠”们的超高技术和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觉我的思想好像又重新回归到了正确的大路上,大国工匠们虽然都是出生一般家庭,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我发现他们虽然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作为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他焊接了40%的长征系列火箭的“心脏”;也是他将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20%提升到了92%,po解20多年未掣肘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选煤楼信号工,但我也要对我的工作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每传输一个信号都要认真的准确到位,决不能让每个岗位听错了信号而出现工作事故,保障安全的生产,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去不断地进步,我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的完美,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断的去进步,以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精神来拓展人生的自我价值。

大国工匠观后感3

观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们来自航天科技、国网电力、国防军工、电子科技、石油钻探、文物修复等多个行业,大国工匠们最年长的86岁,最年轻的29岁。每一位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著名企业家、教育家),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本事、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资料。“工匠精神”是社会礼貌提高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存在诸多的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所以企业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坚持“工匠精神”,从而不断改善、不断完善,最终铸造更多的精品。

作为我们施工企业,更应当有这种“工匠精神”,应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力做出的不平凡业绩,为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大国工匠观后感4

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每个人身上终会有一些品质感动着我们;无论事也好,物也好,总有一些回忆感动着我们;感受生活,更有一种精神震撼着我们。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这四个字是我对大国工匠的理解,正是这些群体和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将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升华成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追逐梦想,接续奋斗,才铸就了今天的中国荣耀!

精湛技艺,卓越匠心。这些“大国工匠”基本上都是奋斗在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工程师,他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平常的生活,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他们也并不都是劳模身份,但他们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的引路人。

他们其中有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为我们航天、登月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凤林;我们的“复兴号”作为我国高铁的“升级版”大突破,让千万人民越来越节省出行压力,解决运输难题,这当然少不了破坏“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的功劳;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让我们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第一次看见从月球背面传回的清晰画面;还有为我国国防军工行业进行研究创新的新一代技术工人年仅29岁的陈行行;另外还有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以及三万多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这一个又一个的劳动者、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的故事让我震撼,让我为之动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大国工匠观后感5

今年五一期间,我在家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五一特别栏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节目后深受教育。

大国工匠简言之就是在某个领域内的劳动者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自身所在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人才。节目中出现的几位大国工匠虽然文化程度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热爱本职工作,善于钻研,乐于奉献。看完节目之后,那些感人的事迹深深打动我的心,那些令人惊叹的专业操作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大国工匠身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工作中所要学习的,要学习匠人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和对产品品质执着坚持的自我要求。当今社会心浮气躁 ……此处隐藏3049个字……神让他们创作了各种工程上的“中国精度”。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面对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确控制,是中国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个普通不过的钳工,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头发丝直径的1/40——0。002毫米,他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 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4米长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复工作,难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蚂蚁;陈行行,一个年仅29岁的国防年轻工匠,在高精密数控加工上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将无数尖端武器装备上薄薄的壳体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来。

通过看核电站领军人乔素凯,国防军工业陈行行,维修工人王树军,火箭焊接安装高凤林,地质钻探者朱恒银,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王进,钳工夏立,复兴号高铁转向焊接员李万军,油田开采谭文波,修复工匠李云鹤等领军人物最大感触是,不管是各行各业的人只要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怕吃苦,敢于亮剑的精神最终会得到成功的,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带来最大的辉煌。

大国工匠观后感12

在上周四晚自习辅导员组织我们观看了今年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宣传片,传递着一种正能量,看后我感良多。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相比他们的梦,我们的梦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的汗水是我们的十倍、百倍之多。对比我们这些新一代的筑梦者来说,这是多么令人惭愧的一件事。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他给火箭焊“心脏”,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的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得不让人折服!

还有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就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胡双钱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来完成的零部件,切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的时代、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扎实学习专业课知识,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更是为了我的梦想而努力。

大国工匠观后感13

在观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晚会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些了不起的工匠们几乎都很陌生,这主要是他们都是在一线默默的奉献,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没有像那些戏子一样整天出来制造各种头条,但他们确实是新时期最伟大的人。他们自各自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却无怨无悔,不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有几人能做到,他们拿着普通人的工资,和那些动辄上亿的戏子们比起来,祖国和人民简直就是在虐待他们,可是谁听到过他们在媒体上发过恼骚,就这一点来说,全国人民都该向他们说一声“辛苦了,幸亏国家还有你们”。

第二个印象是这些“巨人”们都已经慢慢老了,不知道在他们之后谁可以担起这重任,国家真的离不开他们,难道你真的觉得戏子和房地产可以立国吗?很显然不可能,国家真的要强大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巨人一代一代的传承,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稍不注意就会被别人落下,而祖先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国家有义务给这些工匠创造最好的条件,让这些尖端技术不断传承下去。

最后一点印象就是,中国虽然现在的整体经济号称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却还相当薄弱,比如简单的印刷机,目前基本被国外的海德堡、小森、曼罗兰、高宝等垄断,稍有实力的都是用进口的,哪怕用进口的二手货也比国产的强;被称为“工业之母”的机床更是长期被国外垄断,国产的水平与德国、日本等相差至少20年。国家真正要强大就得把工业做大,而要把工业做大就离不开人才,像今晚这些站在舞台上接受万人膜拜的工匠更是不可或缺,希望国家加大投入,给这些工匠们创造条件,把国家建成世界最强。

大国工匠观后感14

昨天晚上,我们组织观看了节目大国工匠,我真的很敬佩这些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xx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大国工匠观后感15

3月1日晚上8点,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惫,打起精神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栏目。我敬佩这10位在自己国家不同行业领域干出卓越成绩的大国工匠们,我感动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艰辛和努力。

他们当中有为北斗导航等国家重点工程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天眼”射电望远镜装配人,有焊接火箭发动机和高铁的大师级人物、被誉为“世界带电作业第一人”的特高压带电检修工和我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复保护专家,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技术工人和扎根野外勘探一线和大漠油田的顶尖工匠。他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攻坚克难,有的几乎用一生都在为国家、为民族的事业和腾飞默默奉献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祖国今日的自立自强,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行业接班人。

从一名焊接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李万军,他的父亲的一封家书成为了他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动力。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忆犹新“儿子,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要让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铁”。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岗位调至三班倒岗位值班至今,我从开始的业务“小白”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工作的铁路通信人。虽然值班时常会很辛苦,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一次次设备检修、故障(告警)处理和应急演练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积攒经验,坚信着自己所选择的铁路职业和一个合格铁路人应有的能力和责任。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国工匠观后感多篇范文。

《大国工匠观后感多篇(全文共81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