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散步》说课稿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散步》说课稿 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散步 》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莫怀戚。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心灵感悟和个性解读,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基于以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为: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其次,谈谈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方面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 ,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因而,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学生范读,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教学方法。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这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学会圈点批注。
2、习惯合作探究。
3、重视朗读品味。
第三方面、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下面,我具体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风采展示
这是每节课前的固定环节,是我组织教学的一个亮点 ,由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 参与,每节课轮流一人,或诵读美文、推荐古诗;或讲述名著中的故事、点评一下人物;或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谈点看法、发表评论,总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训练学生的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激发进行大阅读的兴趣,展示大阅读的成果。
二、结合日常生活,用问题引入学习。(时间大约3分钟)
1、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2、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能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课文的情境。
三、出示目标(时间大约 2 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教师点拨重难点,并鼓励学生出色完成任务。
(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很大,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四、检查字词:(时间大约 3 分钟)
注意字音,牢记字形,理解词义。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大约 10分钟)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默读并思考问题:①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你能体会出文章抒发的感情吗?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
六、合作探究 (时间大约 15 分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合作探究人物的性格,解决如下问题: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试分析人物性格及运用的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将分三个步骤:一、自主阅读;二、合作交流;三、小组发言。,与人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参与者应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自主阅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学生可在课本上作圈点批注。
“合作交流”则是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兼容并蓄、思想碰撞的平台,老师也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师生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
最后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展示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达到对文本的多角度、多侧面解读。如有疑难,勇于提出,学生可创造性解决问题。老师不要用唯一答案限制学生的思考,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实现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对于学生的踊跃发言、大胆陈述自己观点的态度和发言的质量,老师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等予以鼓励。
七、朗读品味 (时间大约7分钟)
这篇文章 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请你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深刻体会这种感情。老师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进行点评,朗读是 ……此处隐藏10828个字……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得,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得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得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得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得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得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得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得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得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得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得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得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得经历或者值得一写得“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得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散步》说课稿 篇六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散步》说课稿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