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精品多篇】

时间:2025-08-06 07:10:55
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精品多篇】(全文共9399字)

【说明】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篇一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470101作物

北京农学院作物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现有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豆类育种、玉米群体改良、玉米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甘薯遗传育种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京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核心,为北京的创汇农业、籽种农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近5年,本学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昌平区技术推广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各1项。

作物学科在玉米、小麦、红小豆、甘薯、杂粮等方面,建有10个试验示范基地,在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生产管理、种子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470102园艺

北京农学院园艺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所支撑的园艺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有果树学、蔬菜学和观赏园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果树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园艺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园艺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园艺产后优质生态安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利用、园艺产业经济、设施园艺与工程、园艺园林设计、都市农业、植物保护等。园艺学科现有教授25名,副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3%。导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创新团队3个。

园艺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与市级在研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8项,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郊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市部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园艺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

470104 植物保护

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所支撑的植物保护专业为北京农学院特色专业,并且正在申报北京市特色专业。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植物保护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适应都市型的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掌握植物病虫害诊断、测报、防治等高新技术,符合与都市农业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植物保护领域主要包含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农药管理与安全应用两个研究方向。植保专业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10人,占教师人数的90%;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青年骨干教师2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共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20人,硕士研究生70人,在培养合格植物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植物保护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20余项,主要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京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教学实践基地,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470105 养殖

北京农学院动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美国宠物食品协会、华都集团、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有5家企业设立专业奖助学金。5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输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3000余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专家,为北京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上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专家、教授,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2人获北京市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先后送百余人次出国攻读学位、进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目前,正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0多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培养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高级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科研中心。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80200兽医硕士

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学位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和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两个硕士点。学科内尚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中心,动物医院及标准的实验动物房,并有华都肉鸡公司,北京观赏动物医院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目前共有22名导师,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70%以上,目前有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10 ……此处隐藏5342个字……very Session(说服性演讲实操) activities

(三)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英语演讲》每一个教学单元(2课时,90分钟)的课堂内容设计如下: 1.导入部分:单元主旨说明(10分钟)

2、主旨讨论:分小组对本单元演讲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要求学生对“导入部分”记录下来的观点进行补充,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15分钟)

3、观点陈述并观摩视频演讲:小组spokesperson上台陈述观点并观摩视频演讲(25分钟)

4、演讲写作:每次主旨进行撰写,修改并上交以备评阅(25分钟) 5.实际演讲:各组每次要有组员就上次准备的演讲内容上台展开演讲,未演讲的同学要适时完成纸质版feedback or evaluation作业并上交。(15分钟)

(四)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本课程的作业包括写作和演讲两个部分的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为闭卷形式。试题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考核构成形式: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实践性学习成果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

(五)使用教材及主讲教师 1.使用教材

《演讲的艺术》第十版(中国版)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Tenth Edition)

By Stephen E 。Lucas & Yin Suya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注:完成本教程并能提供本教程教学大纲可以使学生取得在美国高校免修这门课的资格。 2.推荐参考书目

《英语公共演讲教程》 Public Speaking:Theories & Strategies 《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项目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实用演讲技巧》Practical Presentation by Sue Kay(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实用辩论技巧》Practical Debating by Sue Kay(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演讲与沟通实训》赵京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大学英语演讲基础教程》Erica William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总主编 孙有中 本册主编 林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英语辩论教程》Gary Rybold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 主讲教师:赖黎群 副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自2002年起先后担任十余届全国性大学英语演讲大赛在师大校级组织选拔赛工作和入选选手演讲指导老师的工作。作为英语演讲指导老师,先后指导多名选手入选全省和全国演讲大赛并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基于实际的英语演讲临场指导经验和自身不断学习,已开设了全校本科生《英语演讲》公选课十个学期,统招研究生A班《英语演讲》五个学期。

(六)授课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下午5-8节(5-6节笃行楼1-201教室;7-8节致广1-111教室)。

四、《外语教育与批判性思维》

(一)课程性质

《外语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是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论辩能力。每周4学时,总计64课时。供A类学生选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作为一门面向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而开设的公共课,拟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尝试进行改革,力图打破常规的英语公共课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本课程通过引入西方修辞学(rhetoric)这一新视角,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学术论辩以及从事中西跨文化话语互动的修辞意识以及话语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提倡师生间双向良性互动的讨论班(seminar)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将改变那种一篇课文结合若干教学课时的状况,拟选取若干跨文化学术交流领域的典型事例(中英文语料),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Week One: Thinking in Print: The Uses of Research, Public and Private Week Two: Connecting with Your Reader: (Re)creating Your Self and Your Audience Week Three: From Topics to Questions Week Four: From Questions to Problems Week Five: From Problems to Sources Week Six: Using Sources Week Seven: Making Good Arguments: An Overview Week Eight: Claims Week Nine: Reasons and Evidence Week Ten: Acknowledgements and Responses Week Eleven: Warrants Week Twelve: Planning and Drafting Week Thirteen: Revising your Organization and Argument Week Fourteen: Introductions and Conclusions Week Fifteen: Communicating Evidence Visually Week Sixteen: Revising Style: Telling Your Story Clearly

(四)使用教材及使用说明

1、英文教材:Wayne C. Booth, et al. The Craft of Research. 2nd editio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中文版:韦恩·布斯等著,《研究是一门艺术》,陈美霞等译,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2、使用说明:每周前两个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共热门话题讨论(英文语料),以公共话题为抓手,充分引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后两个课时以讲授《研究是一门艺术》一书内容为主,具体实施方案为全班分为1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章节进行准备和发言,主要是结合该小组成员研究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五)考核形式及成绩构成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笔试。

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采用百分制。

(六)主讲教师:汪建峰 副教授

(七)授课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下午5-8节;笃行1-202教室。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精品多篇】范文。

《专业学位与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区别【精品多篇】(全文共93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