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钱塘江的诗句【精品多篇】

时间:2025-07-09 07:12:16
钱塘江的诗句【精品多篇】(全文共14628字)

【寄语】钱塘江的诗句【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钱塘江的诗句 篇一

中国文化解读:传统思维与象征意义

赋山水以性格、思想、精神,寄大自然现象以象征意义,是中华文化的传统。

杭州湾潮起潮落,一直在中华民族宏阔的历史背景中隐隐出现。大禹治水、秦始皇南巡,都曾横渡浙江,相信他们听闻潮声有所惊醒,为自己的伟业自负。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员(子胥)遭谗言而刎颈自尽,越国大夫文种遭忌刻而伏剑自杀。传说,伍、文二人化作涛神,驾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之中,鼓荡不息地冲击吴越大地,寄托了满腔的郁恨悲愤。

晚唐五代中,吴越王钱镠主政浙江,筑塘捍海,控制钱塘江潮水对杭州和杭嘉湖地区的危害。他的和平政策以及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得浙江富甲一方,成为人间天堂。关于钱镠和这条江的传说有很多,比如“钱王射潮”,鼙鼓动地,怒弩齐发,显示了这位国主积极进取的信号。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煌言(苍水)有诗句以东浙大潮言志,改观江山,表现出十分的胆识和气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于1916年和1917年两次专程来海宁看钱江潮,曾题词“猛进如潮”。孙先生另一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据说也是在这两年题写。浙江潮在这位革命先行者眼里,被赋予勇猛直进的革命意义,寄托了伟大抱负。

汉代枚乘作《七发》,其中“观涛”一节状摹海上潮生,体物写志,与诗画同境,深远地影响了艺术创作和文化发展。唐诗人白居易回忆杭州时说“郡亭枕上看潮头”“春来江水绿如蓝”,下笔风淡云轻,柔和奇丽。宋文学家苏轼一气写过五首七绝,生动描绘了听潮看潮的各种图画和想象。钱塘江并非只是狂潮野涛,也有梦幻般的形状与色彩。

西方文化解读:好奇探索与发扬传播

同中国人赋山水奇观以性格的习惯思维不同,西方人对钱江潮也一直报以极大的兴趣,但他们对钱江潮的关注,如同对其他世界奇观、自然遗产,像乞力马扎罗山、亚马逊雨林、阿拉斯加雪域、百慕大三角区等一样,是一种禀赋着主动进取、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好奇、刺激、冒险、探索、了解、驾驭、征服、控制的心态,探究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心理、文化视角、文化取向。当然,这种思维在中国也曾出现过:东汉学者王充把浙江潮汐涨落同月亮盈亏联系起来,作出科学和哲学的创见,被现代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所深深赞誉。

南宋时,杭州与泉州、广州为三大海外通商口岸,海舶出没杭州湾,从那时起,就有外国人目睹这一奇迹。此后直至近现代,钱江潮备受瞩目,名头远闻于东亚、东南亚、南亚、海湾地区及东部非洲,乃至西方欧美。

中国邮政1995年发行过一套4张《钱江潮》明信片,图案是海宁占鳌塔下的一线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将海宁潮搬上国家名片。让人意外的是,有专家考证,邮票上的照片,是外国传教士的作品,其作者,正是1898年游历海宁并拍摄了盐官海塘景色的英国人立德。这可能是现在可以找到的最早的西方人留下的钱江潮的影像资料。

到了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曾任岭南大学监督(校长)的晏文士在美国著名的杂志《大众科学月刊》上发表了一组海宁观潮的连载文章,详细记载了他从上海至海宁的旅途见闻和在海宁观看钱江潮的细节及感受。这是可考的最早的西方人专门记录钱江潮的文字。此后,钱江潮被更多的外国人所知,特别是许多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喜欢坐船到杭州或海宁来看钱江潮。清末,在上海大清海关工作的英国人葛骆在其《钱江潮观赏指南》一书中对于如何坐船和观潮有极为具体的描述,而且还附有18张老照片作为插图。这些照片忠实地记录了当时钱江海塘和柴盘头等富有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细节,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西方人对钱江潮的感官认识,还为我们了解百年前的杭嘉湖地域文化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

当下,国外媒体对钱江潮也很关注。互联网上最大的维基百科全书中“钱塘江”词条,对钱江潮做了特别描述:“在世界同类潮水中,钱江潮规模最大,最摄人心魄。钱塘江潮水最高可达9米,速度可达每小时40千米。”《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将钱江潮列为世界之最。

最近几年,城市河流冲浪成为世界冲浪界的最新潮流。冲浪已经不再是澳大利亚、南非、秘鲁等国和北美诸岛屿及夏威夷的专利。在纽约和慕尼黑这样的大城市的河流上,也出现了很多冲浪爱好者。钱塘江大海潮更成了一部分世界知名冲浪人的目标。2008年9月,国际冲浪协会选派的三名世界顶尖高手来到钱塘江杭州段用滑水板冲浪,其中一位曾保持了在22米高的海浪上冲浪的世界纪录。他们以西方人的方式向我们再现了宋代诗文中“弄潮儿”的形象。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有50个成员国的国际冲浪协会,它对钱塘江冲浪十分重视。这有两大原因:第一,钱江潮是世界同类河流上潮水最大的,自然是他们要一试身手的冲浪胜地;第二,国际冲浪协会很想在中国推广冲浪这一体育项目,希望将来中国成立冲浪国家队。如今,冲浪已成为钱塘江观潮节的固定节目。

钱塘江的诗句 篇二

这篇关于201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诗文背诵知识点的文章,是

一、古诗文默写:1、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做人要不断反省其中就有这么一则:吾日三省吾身: ? ? ?3、学习要经常巩固,这样才能有所长进,《论语十二章》中就有这样一句说得很好:子曰: ,可以为师矣。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 , 。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知天命, , ,不逾矩。(《论语十二章》)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论语十二章》)7、《论语十二章》中说到:“ , 。”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求教。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十二章》)9、子曰:“贤哉,回也! , ,在陋巷, , 。贤哉,回也!” (《论语十二章》)10、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 , 。” (《论语十二章》)1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时光流逝的一则是: , 。12、子曰:“ , 。”(《论语十二章》)13、子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14、《观沧海》中表达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15、《观沧海》一诗中写山水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 。16、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观沧海》)17、客路青山外, 。(《次北固山下》)1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春江水涨,风和帆正的联句是: , 。 1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时令交替变化的联句是: , 。2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21、孤山寺北贾亭西, 。(《钱塘湖春行》)22、《钱塘湖春行》写早春莺燕争春的诗句: , 。23、《钱塘湖春行》写早春花草的诗句是: , 。 24、《钱塘湖春行 ……此处隐藏12252个字……名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当作人生的座右铭。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经受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18.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乐景来反衬诗人悲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9.《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时诗人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0.《雁门太守行》中的“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誓死报国的忠心

21.《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战斗的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22.《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两句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2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拓展型默写。

1.我们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中,不少体现了送别的主题,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好乡村生活场景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示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篇八

关键词:古诗词 赏析 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诗词的阅读考查,主要体现在对诗词知识的了解、语句划分节奏停顿、对内容情感的简单理解把握,以及对诗词的赏析。而赏析又集中体现在:词语的妙用、语句广泛而深刻的内涵、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无论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入手,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由此可知“愿”是指“归隐田园,远离官场”。它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二。要能准确找出诗眼、题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最爱”就是该诗的文眼,极富表现力,表现了作者喜爱钱塘湖春景的情感。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断肠”就是该诗的文眼,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可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是关键。

三。要能生动描写出诗中意象来体会诗人情感。

常见的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2.——清高人格的写照3.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等等。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也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要能正确地分析诗词所用的修辞及其效果。

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感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生动形象描绘出柳的生命力,流露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又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之水,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五。要能辨别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

古诗词常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诗句在诗中的妙用。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自己也能受朝廷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

又如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六。要能明白诗词所用的表达方式。

古诗在写法上一般是通过叙事写景来议论抒情。因此可以从记叙了何事,描写了何景,抒发了何情入手来解读诗词。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描写雪景,后八句叙述送,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钱塘江的诗句【精品多篇】范文。

《钱塘江的诗句【精品多篇】(全文共1462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