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梅花魂》教学实录(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
教学片断: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和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是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梅花她有魂吗?我怀着不解读了它。被她所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学它。齐读课题。
生:梅花魂。
师:请你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
(生读体会语感)
生:梅花----魂-------
二。突破重点,领悟情感。
师:谁能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生:秦始皇。
师:大家能用一两句话说出理由吗?比如“统一中国,功不可没”的秦始皇,“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的谭嗣同。
生:精忠报国,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师:对。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生:孔子之家语博大精深,诸葛亮神机妙算,郑成功收复台湾,孙中山不屈不挠,他们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
师: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气节人物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生诵读13自然段。)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梅吗?她是什么颜色?
生:腊梅有黄色的。
生:梅花也有粉红色的。有点像桃花。
生:有的梅像雪一样白。
师:这方手绢上的呢?
生:是血色的。
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师:让我们一起诵读15自然段吧。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学生思索书写)
生:我在这幅画上写了一副对联:梅花魂,爱国心。
生:我写的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生:我写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师:把你们题写的这幅诗画送给你的朋友吧!
(学生交流作品)
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
师: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秋时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老师的诗画作品展台展示)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
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老师的诗画作品展台展示)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三。案例分析。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争取地理结合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课题思想。讲课过程中出示祖国名山大川和具有北京特色的图片,配着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3)本会外祖父视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怀,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准备
(1)学习准备:小黑板
(2)预习要求:
1)把课文读道顺;
2)思考课文国况梅花泻了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梅花,自古是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则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同学们也学过许多有关梅花的时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课本。(板书课题、释题魂本课的品格。
二、明确嘘唏目标:(指名读,其余学生听记)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二、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指导(一)
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并作好批注,与同桌相互交流,完成后面的`内容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天空:课文围绕梅花泻了外祖父
1、(读唐诗宋词)
2、(珍惜雪梅图)
3、(不能回国而难过)
4、 ……此处隐藏16316个字……,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学实录 篇十一、导入。
师:在《古诗三首》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墨竹风骨,一起了解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本色,还一起欣赏了“朵朵花开淡墨痕”的墨梅芳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课文《梅花魂》。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老师本人也很喜爱梅花,还曾画下过它的铁骨英姿。(挂图)。
这梅花,它因韵胜,格高,临风傲雪,不畏严寒,冰肌玉骨,傲然挺立而成为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它那种坚忍不拔、高洁刚正的精神更为人们所称颂。有这样一位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老人,更以这朵朵梅花寄托自己心中的深深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就一起从课文中来体会。
二、交流。
师: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结合自己的预习,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师:课文的语言有一种诗歌美,老师也想尝试一下这种方式的板书,好吗?
生1:课文写的第一件事是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师:谁还有补充?
生2:外祖父教我读诗词时常常流下泪。
师:那就是“教读诗词泪珠落”。
生3:课文写的第二件事是我小时候弄脏了外祖父心爱的《墨梅图》,他训斥了我妈妈。
师:谁还能再简练地说一说?
生4;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发了脾气。
师;说得不错!“弄脏墨梅发脾气”。
生5:课文写的第三件事是我和妈妈要回国了,外公不能回国。
生6:我给他补充。外公不能回国,像个小孩一样哭了。
生7:那就是“不能回国呜呜哭”。
师:你概括地真好!
生8:课文写的第四件事是外公把《墨梅图》送给我。
生9:还写了外公说的一段话。
师:赠我梅图谈寓意。
生10:课文写的第五件事是外公把手绢送给我。
生11:我补充:外公送我们上船,送给我的手绢上绣着梅花。
师:随我登船送梅绢。
师:从这五件事中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生1:从第一件事中我看出了外公很思念祖国。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生1:“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说明外公思乡。
师:能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吗?比如……
生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意思是说明年春天绿草细茵时,您能回来吗?“王孙”在这里指外公。
师;说得很好!那为什么外公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不是其它文学作品呢?
2:因为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外公想让我从小受到中华民族文学的熏陶。
师:你理解的真透彻! 外公就是这样想的。
生3:我从第二件事中看出外公很珍爱梅花图。
师;能具体说说吗?
3:我是从这一句看出的:“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说明外公很爱惜图。
师:你从人物的动作来体会感情,不错!
生4:我还从这句话中体会剑:“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清白”你怎样理解?
生5:我觉得“清白”原意指梅花的颜色,在这里指高尚的节操。
师:你结合《石灰吟》来理解。真棒!
生6:我从第三件事中体会到外公很想回国。
生7:外公不能回国,像个小孩一样呜呜哭起来,说明他对祖国的感情很深。
生8:我从第四件事中看出外公对我的希望。
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生8;从“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这一段看出的。外公希望我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师:把这段读一读。
生8:读文。
师:谁再来读读,体会一下外公的深意。
生9:读文。
师:请出班上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10:读文。
全班齐读。
生10:我从第五件事中看出外公对祖国感情很深。因为他连随身带的手绢上都绣着梅花,而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师;同学们谈得不错! 学到这里,你认为题目中的“魂”指什么?
众生:“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三、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这篇课文。预习时,老师让你们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现在结合今天所讲的内容,稍作一下修改,一会儿全班交流。
生1:读了课文,我要像梅花一样,做个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的人。
生2:读了课文,我被外公爱国的心所感动,我也要做个爱国的人。
生3:我写下了一首小诗:梅花朵朵傲雪立,梅花象征中国魂,外公一生爱梅花,身在异国心在汉。
师:写的不错,再注意诗的韵脚就更好了。课后要像李白、杜甫一样炼字、炼句,争取写作上再上一层楼。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一缕梅花魂,悠悠中国心。让我们一起学习梅花的风格,做个像梅花一样的人,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教师以梅花为线索,按照“赏梅花”、“讲梅花”、“品梅花”的顺序进行课文分析,脉络清晰,教学效果不错。特制是学生以自主学习、交流为主,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短,有些内容没有讲透彻,如外公送“我”梅花图时所讲的一段话,课上只让学生读了读,大体上谈谈感受,而没有深入理解。这里是一个重点,应再多用些时间感知。另外,在概括课文内容方面,占用时间稍多些,应再简练。总之,教学本课时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梅花魂》教学实录(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