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新版多篇】

时间:2025-07-01 07:11:4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新版多篇】(全文共12260字)

【导读】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实习目的: 篇一

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也是我们港航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这次工程地质实践是我们检验和考察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 也是我们明白这项课程重要性的一个契机。通过这次实践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少的经验

实习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现场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程中所学知识,同时掌握更多的实地学习技巧。

1、学会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结合

2、进一步掌握实地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倾向、走向和倾角等。

3、学会掌握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二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一班

姓名:XXX

学号:20xx3460

时间:20xx、4、13—20xx、4、14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岩石、断层等地质构造。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成果,学会现场辨认岩石、断层、向斜等地质构造,我们在周三周四进行了实习。此次地质实习由学院刘教授带领,赴济南主要考察岩石和断层。先后在济南长清馒头山、灵岩寺展开断层和岩石的实习。刘老师针对岩石不同种类、性质和形成原因及断层的形成展开详细解说,使同学们对岩石和断层有更实际性的认识。另外,专业老师还向同学们解说专业仪器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大家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了实地使用。

一、实习目的:

1、实践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习并实践地质罗盘的使用。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实习时间:

20xx—04—1320xx—04—14

三、实习地点:

1、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馒头山2、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有着明显滑坡和断层现象的灵岩山。

四、实习内容

(一)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张夏组。关于馒头组的分类:

第一层:第一层主要是页岩、沉积岩、粘土岩。石头基本呈黄绿色,局部呈灰色,风化严重,不利于工程。厚度约为两米。

第二层:第二层主要是石灰岩,有大约四米厚,呈蓝绿色。

第三层:为页岩,厚度约为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第四层:为页岩,厚度大约十三米,颜色呈紫色。第五层:为土黄色石灰岩,厚度约为六米。

第六层:为黄绿色页岩,由于风化严重,基本为土,厚度约为四米。

第七层:为灰色石灰岩,厚度二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页岩,厚度约为七米,紫红色。

第九层: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

第十层: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毛庄组的分层:第一层:紫色云母页岩,厚度约四米,其中有云母,为裂化材料性质第二层:灰色页岩,厚度十三米,易风化,风大水少。

第三层:紫色页岩,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米。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二)灵岩山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山体滑坡的形成之类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三)苏庄断层

第二天实习我们再次去了济南长清,不过此次地点以及内容有所不同,首先是苏庄断层,这处断层比之前一天的实习内容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 ……此处隐藏7966个字……现为溶沟。溶沟沿断层线分布。断层沿背斜枢纽方向展布,出露长度约为300米。

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在初期受力变形产生评断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缝已经形成,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形成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并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岩层沿剪节理面你冲形成逆断层。由于便捷条件的改变,局部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导致倾向南东一组剪裂缝想压扭性转化。而倾向北西一组剪裂缝想张扭性变化,由于裂缝性质的改变,又处于背斜转折局部引张的结果,再加上上覆地层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断层的形成。由于断层的破坏,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态

b、天台寺断层分析:

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斜东南翼飞仙关组第二段岩相一致。主要证据是飞二灰岩被上盘掩盖缺失及不明显的破碎带。产状130°∠30°。断距约50米。露头较差。

c、三官殿断层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气以03横坐标线与山脊相交处山垭口标志清楚。断层倾向北西,产状318°∠28°。下盘地层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泥岩和飞四中到薄层灰岩,上盘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混岩,明显推伏在下盘的泥岩和灰岩之上。统可见宽度不大的破碎带,沉积破碎风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带有灰岩及破裂岩,上下盘岩在断层面附近有牵引现象。其地层断距约为80米。断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间分水岭的东南侧山坡上部,全部发育在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层内,有不明显的破碎带,裂痕节理发育等标志。

d、水岚垭断层分析:

在大品湾水库堤坝两侧有出露。断层产状130°∠40°,有破碎带,牵引现象等证据。断层线平面上由飞四的慧眼内进入飞三飞四的分界处,而后向东北方向延入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内消失。因此在地层方面仅厚度有变化,地层错位标识不明显。

在水岚垭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发育,断层上盘地层为飞三和飞四,下盘地层为飞四和飞五。上下盘地层明显推移错位。并有破碎带发育,其内有压碎角砾岩,破裂岩,断层透镜体上,下盘还有不同程度的牵引现象。此处的断层产状为135°∠23°。地层断距为140米左右。

水岚垭逆断层

e、芹菜田平移断层: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断层走向280°—100°。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倾,长约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红色页岩中,东段进入嘉三地层中消失。断层南北两侧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显发生错位,且有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构造强化作用形成的劈带,水平擦痕。地壳上有溶蚀洞。地层断距约50米,为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与主褶皱轴呈斜交,并与平面上共轭裂面具统一运动方向。背斜系受南东———北西向的挤压应力而产生,于此同时还发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两组平面共轭剪裂缝。

f、楼梯沟断层分析:

断层分布在背斜轴部铁厂沟—仰天窝一带。上盘为P2l和P1m地层,地层产状均为北西倾向,下盘P2l5及P2ch地层,倾向南东。

由于断层作用,背斜轴被破坏,失去完整形态。断层产状在铁厂沟北东山坡上为310°∠70°。仰天窝为310°∠60°。地层断距在铁厂沟约150米,仰天窝为20米左右。断距有上小下大之势。南西端消失在麻柳湾山沟中。北东端伸出填图区。由于采煤废石堆积和植物覆盖,断层面难以观察。但有明显的地层证据:

沿断层有泉水发育,地貌有凹沟亦为佐证。

该断层是区内仅有的一条高角度破轴逆断层。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东—北西向的侧向挤压,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强烈的褶皱时P2l的页岩,煤层,沿着垂直挤压方向发生塑性剪切滑动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现在侧向挤压强烈的褶皱的轴部一带。是诧异塑性剪切滑动结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断层,这与低角度逆断层形成有本质的区别。

2、侵蚀窗构造

a、在大品湾水库东侧坡上有小块长兴组P2ch出露,这是被水沟侵蚀的结果。

b、在背斜核部,骑龙屋基至毛狗洞一带,可见飞仙关组第二段鲕粒灰岩的出露呈圆圈展布,其中心为飞一的紫红色钙质泥岩。其特点是第十高处飞二连片,在地势低处出露飞一,且飞二分翼出露。因此,此处为飞一剥蚀的结果出露,亦为侵蚀窗。

六、实习总结

在这次为期大约五周的实习期间,我觉得我学到了非常的知识。使我对各种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层理等知识有了丰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是从书本上对各种岩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各个地层的情况更是生疏。在初到实习基地的时候,我甚至连罗盘的使用方法也忘记了。慢慢地,在实习过程中,我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在前几天的踏勘中,我们逐渐复习了以前所讲过的知识,使我对以前书本上的各种岩性的岩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对该区域出露的地层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也逐渐加深。

在后来的沉积相分析,通过老师对地层各层分层的讲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辩出某层大致岩性,如灰岩,泥岩,页岩,及其某些岩石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构造特征,如藻纹,泥纹,鲕粒,溶蚀,波痕等。这让我对以前书上学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记忆更加具体,使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是实测剖面实习,在这一阶段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对地层的分层和用皮尺对地层厚度的测量,逐渐的有了对实际地质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在测量过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对地层分层的方法以及对地层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对地形复杂的地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更是增加了团队集体感和亲切感。

在最后的地质填图时期,我们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走动追踪,慢慢的把该实习区域中各个地层界线逐渐定点出来。这让我学会了地层与地层之间界线的识别方法和对从远处沿线过来的方法。在每个构造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对各个断层的讲解,使我知道了其产生的原因,识别的方法以及断层的倾向等各种特征属性。通过练习。我也逐渐掌握了观察周围地形地貌来定点的方法。

填图期间,虽然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但是看着地质图上逐渐成形的地质界线,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师顶着酷热的太阳给我们不辞辛劳的讲课我们也被这种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饭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体恤,也让同学们的友谊增进了不少。虽然说晒黑了,晒伤了,走累了,脚痛了,但是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很是值得。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使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负责自习认真的讲解也使我的知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对这个专业以后所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了逐渐的认识。实习只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从老师的身影也看出现代地质工作者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我对他们感到骄傲,也对今后我将从事此种工作而感到兴奋。也对今后从事这个工作充满了信心。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新版多篇】范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新版多篇】(全文共1226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