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

时间:2025-07-04 07:11:15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全文共20000字)

[前言]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一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主要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培养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师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利于学生由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进入化学世界的重要大门。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少,本文首先就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几点建议。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1。客观因素

⑴从课程设置层面分析。在江苏省的绝大多数初中课程设置过程中,通常把化学课开设在初三。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新授课的教学,还要完成应对中考的复习工作,任务繁重。但是由于中考科目众多,很多学校一周只开设四节化学课,将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的非常紧凑,赶教学进度现象严重。实验教学仅仅就局限于教材上,学生对实验的直观感受少之又少,无法体会到观察实验现象的美妙,也就不能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⑵从考核机制层面分析。由于目前各地中考模式仍然是采用笔试,化学试题的改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于在很多实验题目中,对于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甚至实验方案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按着答案书写就能得分,做没做过实验没有得分上的差距。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动脑子思考,死记硬背就能满足考试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不愿意进行课堂实验,“黑板实验”成为了错误的教育趋势。⑶从教学装备层面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常采购化学仪器和药品,如今的化学传感器也可以更快速地用于化学实验,这也需要教育部门的相关协调。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和试剂不齐全,即使教师有心开设实验教学,也没有条件满足。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大的阻碍,逐渐减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2。主观因素

(1)从学生主观能动性上讲。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的考试压力很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向理论倾斜。在面对化学实验时,很多学生常常走马观花,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认为只要识记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

(2)从教师职业素养上讲。很多的初中化学教师,主观上不是不愿意进行实验教学,而是年复一年的毕业班教学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放在实验教学上,自身的热情也有所消退。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只能从得分角度去考虑,这给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会说积极主动地找趣味实验或者优化教学的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这种完全重复教材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延伸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旨。

二、对策与建议

实验教学贯穿于化学知识的传授,还能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教学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效。

1、注重规范展示的引领作用

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演示是学生直观获得正确化学操作和化学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教师提供规范的演示操作,才能利于学生事后的模仿操作。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操作过程中,教师准确的进行演示:组装仪器、配置粗盐溶液、过滤、蒸发。对于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述重点,对于其中的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看”二“听”。等到学生自己操作时,可以避免操作的误区,三“做”。可见教师的示范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装置要搭建精美,实验步骤要与教材一致。当然如果教师要进行创新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要事先对学生进行解释说明。

2、注重实验方法的横向对比

对比实验方法是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理解和实验技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教师主导性的参与。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在气体收集上,通常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法,笔者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下比较和分析。排空气集气:将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伸到集气瓶底部,用点燃的木条在集气瓶口进验满,“验满”后,就用一玻璃片盖在瓶口,待用。排水法集气:再迅速换1根短弯导管,将其一端浸入水槽中,并在倒置的充满水的集气瓶内通入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盖上,待用。

3、注重实验知识的内化延伸

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明确探究的内容和主导方向,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不可单一的否定,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书上只提供了一些基本仪器如: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锥形瓶导管等,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分液漏斗、注射器、塑料隔板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后后自己设计并组装实验仪器,学生在组装仪器时,发生装置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等组装、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等组装、以及最简单的试管和导管等组装等等,在实验前让每组学生评价各自组装仪器的优缺点后确定一套最佳的装置进行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提醒,出现的实验异常让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异常原因,才能确保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的激情和动力。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在进行汇报工作,效果更好。总之,在硬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进行化学教学,只有让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的本能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充分结合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还可以优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可以将化学实验比较直观地展示在大屏幕上,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化学教学更有声有色,让学生更热爱化学。因此,作为初中化学老师,我们要肯动脑筋,积极参加多媒体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自己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努力奋斗。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开展教学,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分数,甚至会把学生困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他们与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实相隔离,致使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渐渐衰减。我们应当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融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教学内容集于光、声、形、色于一体,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课 ……此处隐藏16290个字……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在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的同时,向学生以“口诀”的方式介绍操作的要点,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实验操作中总结的一些口诀:

(1)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

①取块状固体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取粉末状固体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

③取液体药品“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两口紧挨,缓慢倒入,加盖放回”;用胶头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2)过滤操作口诀:

“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实验室制取O2的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内,连接好装置。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

收:收集气体。

离: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七个步骤的记忆,将这七个字用谐音来加强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再让学生一对一领悟其内在的意义,能准确无误的记牢制取O2的操作步骤,并且能够指导自己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

(4)CO还原CuO的实验操作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H2;“二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冷却到室温时再停止通H2;“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5)H2还原CuO的实验步骤:

先通氢,再点灯,物质变红,就撤灯;降至室温再停氢

酒精灯“迟到早退”,H2“早出晚归”。

(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度小则短进长出,密度大则长进短出。

(7)物质的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物质原有物质的成分和容易分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口诀进行教学,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指导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高中,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学会编口诀,充分发挥口诀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的把较难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口诀,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而且编创口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知识的再编过程,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把初中化学知识化繁为简,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更高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信心满满的走进化学天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九

一、课前略读,大致了解

在上课之前,对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粗略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提前了解.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目的地阅读,而是要按照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大致的浏览,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能够有所了解,对于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知识点有所了解,标记出自己不能够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在课前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生的课前阅读能力比较差,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原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另一方面就是课本内容设置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化学阅读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例如,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在上课前的五分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对这里面的内容进行大致的翻阅,看看人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几种.教师给学生设置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阅读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然后教师在正式上课时就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看的印象,看究竟有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进行表扬,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教师也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在每节课之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能使学生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会进行课前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二、课上精读,提高效率

在课堂中进行化学阅读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的重点,教师需要重视起来,同时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课堂上的阅读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课堂上的教学环境也比较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较高.在刚开始进行课堂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不断的化学阅读训练中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读训练,首先要设立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1)什么是金刚石;(2)什么是石墨;(3)什么是C60;(4)三种碳单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高效地进行精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感觉化学世界的有趣性,然后听教师讲解就能够与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化学阅读水平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下充分的阅读时间,使学生能够享受阅读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课后重读,消化吸收

化学阅读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还需要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点的理解.课后的阅读是对课堂上阅读的延伸和巩固,能够及时对课堂上的化学学习进行反馈,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对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来进行阅读,还需要能够阅读课外的化学知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扩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教师在课堂上对三种碳单质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论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因此就需要在课后尽心巩固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是对于C60来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接触到这种碳单质,因此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后就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次阅读与理解.此外,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课外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进行一些化学科普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碳单质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的碳单质的用途是不同的,但是都在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化学阅读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以后能够积极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化学阅读不断促进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渐喜欢上化学学习,将化学阅读变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多篇】(全文共20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