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劝学教案(集锦51篇)

时间:2025-06-29 07:11:39
劝学教案(集锦51篇)(全文共92259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1篇《劝学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劝学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

【学习重难点】

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与他相关的知识(展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层次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范读,生听读,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步骤:师先读,生听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学生试读一遍后,出示下列重点字词,让学生识记,反馈,记忆。

吕蒙卿当涂岂涉猎更邪

2、二读。要求读准节奏。

过渡语(文言文朗读讲究有节奏,大家再次读课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顿,把握好节奏,大家先自己练习一下)

步骤:生自由练习(师留意身边学生),生自由展示,师引导纠正,再找几名学生个别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3、三读。读懂词义。

步骤: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重点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然后个别展示,师生纠正后学生反馈记忆。

4、四读。读懂句意。

只要刚才老师标示的那些词语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译现在这几个句子易如反掌,谁来表现一下?

步骤:生自由发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五读。读懂文意。

马上就要揭晓谜底了,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从头到尾的讲述一下?

步骤:找1—2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师生齐读。

6、六读。读出语气。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形象,语气把握最准确。(幻灯展示,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步骤:师生共同分析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自由选择角色在班级里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

四、把握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骤一:说一说:故事大意。师引导,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又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分析结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五、总结全文,比较阅读。

多媒体显示吕蒙和方仲永,学生思考二人的经历和结果,通过比较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在语言积累上有什么收获?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个人思想认识上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语。

以开卷有益的成语作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朗读。“读”贯穿课文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课文,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最后引导学生研读对话,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的扩充课堂容量,教学更直观。

三、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反思,今后该怎么学习,效果较好。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运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活动欠灵活,课堂拘泥于多媒体操作,使得一些环节不敢大胆的展开,课堂不敢放开。

二、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深入,,花的时间少,而且展开的讨论有限,没能展开来讲。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

三、没有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的交流,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是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师生之间的合作会更默契,更愉快。

【关于劝学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篇2: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

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

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 ……此处隐藏106380个字……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吴下阿蒙 ─────→ 才略吕蒙

乃始就学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环境 ────→ 天才

持学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议论──结友(惊赞)

篇50:劝学教案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文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七、课堂小结

八、背诵课文。

篇51: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

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 谓 岂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

5、分角色朗读:

① 先同桌练习

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

③ 讨论

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6、小结: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

8、巩固拓展:

① 试背课文(比赛)

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

全班讨论

9、作业

《劝学教案(集锦51篇)(全文共9225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