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建领航强基础 凝心聚力促发展
为同步够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中共**镇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镇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镇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镇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安排部署今后五年重点工作,选举产生中共**镇第五届委员会和中共**镇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凝聚全镇党员干部力量,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群众,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中心,抢抓机遇谋发展,凝心聚力求突破,镇域经济稳中有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经济、保民生,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围绕实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目标,我们依托“北大门”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以“一线四区两重点”为布局,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实施了“农民增收五大工程”和“民生十大重点项目”,**县科技有限公司、**县**果库、**县盛锦源生态肉猪基地、**县安居楼建设项目、**县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民生建设项目相继建成落户我镇。累计实施项目41个,已完成投资2.9亿元,确保了全镇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到“十二五”末,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2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30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8%,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特色、搞示范,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稳定粮食生产,到“十二五”末,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7300吨,比“十一五”末同比增长103.7%。做优“两果”产业,新建苹果园7900亩,注册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10个,在**村建成市级示范园1个,在**建成县级示范园12个,截至目前,全镇现有苹果总面积2.55万亩,核桃面积1.1万亩,先后在**等村建成县级核桃示范园10个。壮大设施农业,在**村建成地埋式钢骨架温室大棚102座,中棚32座,到2015年底实现销售鲜菜10万斤以上;在**村建成香菇种植示范基地2个;在**村建成红枣园200亩;在柳**建成秦王桃基地790亩;在**种植西甜瓜600亩,种植中药材380亩。实施规模养殖,先后建成生猪养殖基地5个,年生猪存栏2万头以上;建成**、养殖场2个,年獭兔出栏达3.5万只;在**村建成奶山羊养殖场1个。唱响旅游品牌,以彰显**的人文历史、黄土生态和民间传统文化为目的,实施了**景区建设项目。完成道路硬化1050米,景观花园200平方米。硬化道路2.4公里,**文化广场1处1500平方米。发展非公经济,通过招商引进企业5家,新增私营企业14家,发展个体工商户116户,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63期,劳动力转移就业达9380人,扶持创业项目30多个,现有144户632人的农民工家庭进城落户。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投资、上项目,城乡面貌绽焕新颜。
以打造“文化古镇”为龙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实施镇区综合改造项目。先后投资1200万元,完成街道1250米主干道、慢车道、人行道硬化,铺设排污管道2620米,铺设人行道渗水砖11750平方米,改造低压线路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补植补修绿化带4320平方米,立面改造街道门店417间,规划安装镇村标识6处。投资58万元,改造**街道,路面加宽5米,修筑排水渠1320米,衬砌花砖、铺设人行道1980平方米,修建花园1处。投资2200万元,实施**镇安居楼项目,已建成一期商业门店1栋3层,共26户88间862.86平方米,二期2栋108户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依托**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建成新型农村社区3个,新农村4个,美丽乡村2个。水泥硬化道路56条42.87公里,砂石硬化道路5条1.4公里;在胡家河村修建水泥便民桥一座;建成**村文化广场11个,改造**村电网工程4000米;铺设**等村自来水管道8000多米,引水入户1280户;在**村修建U型渠3000米,10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150米深井一口,在**村新建大型机井1个,在**村修筑U型渠14600米、铺设管网12200米,在**铺设饮水管道3500米,新建蓄水池1处;建成“三告别”111户、灾后重建67户、危房改造188户;对**10个村的废旧庄基进行了 ……此处隐藏2160个字……支撑,积极打造柳毅传书景区;以人民公社和黄土生态文化为支撑,积极打造青龙山景区,精心打造“古镇文化”、“民俗风情”、“农业休闲”为一体的“**一日游”品牌,着力培育旅游产业新优势,积极创建全省旅游文化名镇。
二、建立“四关切五帮扶”联村帮户机制,实现服务群众痕迹化。服务群众是农村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继续以“四关切五帮扶”为切入点,持续深化“联村帮户接地气,惠农务实树清风”活动。一是实行服务群众积分制。按照常规工作积分、创新工作加分、工作失职扣分、重大失误“一票否决”的动态管理办法,通过随时登记、季度小结、年度考核的方式,按月汇总,积分结果与干部年终考核紧密挂钩。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村、20户群众,机关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每人结对帮扶1名空巢老人、1名留守儿童和10户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二是实行定时定点代办制。农村党员服务站和便民工作室实行民事代办、民意代理、民情代诉三合一,采取“一表四单”管理(即受理事项登记表、承办反馈单、一次性告知单、交办单、民意收集登记报告单),全面推行“十必须十不准”文明服务,镇村干部轮流坐班,限时办结。三是实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在机关院内公示领导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分管业务、所包村以及联系方式,实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一般信访件要求3个工作日内调处答复,如遇重大问题由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主要领导亲自解决。
三、建立“台账式”对标落实机制,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社会管理既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服务群众的主要形式。社会管理的公正、高效、规范是群众衡量政府工作的主要尺度。因此,我们要建立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保证管理不漏一人,服务不留死角。一是贫困户和低保户管理信息化。在贫困户识别和低保户认定中,严格执行“842”配方和“15条标准”,通过群众代表会议提名评议,公开公示,将贫困户和低保户信息输入电脑信息数据库,确保核定进出有痕迹、待遇发放有台账。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行业领域的安全责任,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一般安全隐患限时7天整改,重大安全隐患根据规定整改。排查隐患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动态监管;整改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责任到人。三是社会稳定管理信息化。实行矛盾纠纷周排查化解制度,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建立社会稳定重点人员和重点问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和全方位监控,化解和调处实行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疏导稳控、包息诉罢访的“五包责任制”,逐人逐事确定包抓责任人,限期调处化解并做好稳控工作。
四、建立“社会化”监督运转机制,实现环境卫生网格化。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为群众创造舒心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环境,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也是展示一个地区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此,我们要以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为手段,将全镇卫生区域按版块绘制环卫地图,对每块卫生区域按地域和路段进行编号管理,将全镇卫生保洁员按网格划分责任区域,每个区域设立环境卫生公示监督牌,在辖区垃圾中转箱和公示监督牌上公布投诉电话,方便群众随时投诉举报,并全面推行“家庭卫生广播周点评”和“卫生星级月评比”制度,坚持每月评比换星,在群众中形成“人人讲究卫生,户户争当文明家庭”的创卫氛围。
五、建立“五服务五规范”创建机制,实现组织建设项目化。服务是规范的目的,规范是服务的基础。为了使农村、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四位一体”同步规范建设,我们以“五服务五规范”为抓手,继续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组织活动,建立任务清单,实行对标管理、对标落实,彻底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一是日常管理实行“十有”标准。村级组织日常管理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和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镇党委将对照“十有”标准清单,每月检查通报,督促整改落实。二是村务公开实行“五步公示法”。村务公开是群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也是解决农村矛盾、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所在。为将这项工作落实落细,各村要严格执行“五步公示法”,每月按计划、按时限、按程序向群众公开,增强公开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三是班子建设实行“谈评亮说”年终总结研判制度。由专职党委副书记带领工作组,每年年底通过逐村走访群众、与班子成员逐人谈话、召开群众代表和老党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召开党员大会民主测评、干部个人表态承诺等方式,组织村三委会每年12月集中开展一次“谈得失、评干部、亮财务、说发展”活动,及时有效的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四是村级财务实行“三委同签、两级审批”制度。村集体收入的各项资金统一由镇财政所设立专户代管,支出由村三委会负责人同步审核签字,村委会和镇政府两级法人审批,坚决杜绝坐收坐支和挪用公款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五是党员管理实行外出备案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凡是外出务工党员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供流入地、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准确信息,每年对信息确认核改一次。六是干部群众教育实行“日听周讲月学”制度。各村要通过架设的高音喇叭,每天三次定时播放时政新闻,镇村干部每周在广播上宣讲一次涉农政策、农业技术和好人好事等,党员干部每月的集中学习实行积分制,按照参加的次数、记写的笔记、党课的质量进行积分,作为年终评优树模的依据。
六、建立“七规范”约束激励机制,实现干部管理制度化。管好用好干部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为此,镇党委将继续围绕决策程序规范、机关管理规范、村务管理规范、工作过程规范、考核奖惩规范、社会管理规范和执纪问责规范七个方面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工作机制,继续实行考勤指数制、干部去向公示制、村干部坐班值班周报制、干部作风监督制、工作效能问责制以及镇村干部目标责任“**”机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真正实现干部管理制度化。
各位代表,“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又是一项长远的民心工程。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为确保“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